发展规划与年度计划

天津科技大学2023年工作要点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关键一年,也是进一步推动我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一年。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和市教育两委有关安排,结合学校十四五规划,制定如下要点。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按照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和学校第三次党代会部署要求,以巡视整改为抓手,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和双一流建设。

(二)主要目标

以全力建设好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两个优先发展学科为重点,大力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充分发挥学科专业和人才资源优势,有力提升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能力,服务构建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助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引领等十项行动以及北方设计之都、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和天开高教科技园建设,不断开创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新的局面,为建设拥有世界一流学科的高水平特色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人才培养能力显著提升。全面深化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推进现代产业学院、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工程生物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建设运行。探索学生发展引导下的分类培养模式,持续推进完全学分制改革,获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显著提升。用好用足教育贴息贷款,举全校之力建设好轻工和食品两个优先发展学科和相关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筹建学科交叉创新中心。力争农业科学ESI排名上升25-30位,接近前13个以上专业进入工程认证现场考察阶段。

——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显著提升。统筹抓好专任教师、辅导员、实验员、教学科研管理人员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师资队伍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特别是青年人才发展梯队和培育环境建设,优化学术团队,实施好天科人才计划,探索人才特区政策,新增国家级人才1-2人、省部级人才5-10人。

——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加强有组织科研,培育和新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大军工项目、揭榜挂帅项目等国家或有关部委、区域行业重大科研项目,国家科技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实现新突破。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推进省部共建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以及与中纺院联合申报共建生物源纤维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建好大学科技园,加快项目和企业孵化,科研经费超过2亿元。

——综合治理和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落实新聘期改革方案,落实领导班子任期目标管理,推进核定编制工作。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实践基地竣工和运行规划,积极推动柳林街区城市更新科技大学子项目规划。统筹用好现有办学资源,优化两校区布局。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抓好市委巡视整改工作

1.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旗舰作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我校生动实践。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校园,全方位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立体化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全覆盖宣讲、全方位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形势政策课,通过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师生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各级党组织学习培训的重点内容、领导干部任职培训的必学内容、党务干部业务培训的常规内容以及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程,高质量抓好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全员轮训和党员干部分期分批系统培训,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见效。

2.扎实抓好市委巡视整改工作。把巡视整改工作列为年度重要政治任务,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同向同行、同向发力。根据市委巡视组反馈意见,扎实制定巡视整改方案,逐项提出整改措施,明确整改目标、整改时限、责任领导和部门,构建学校和学院齐心协力抓整改的工作格局。实行销号式管理,坚决将巡视整改反馈意见全部落实到位。持续健全规范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巡视结果运用,构筑促改革抓发展保稳定的强大力量和坚实保障。

(二)健全立德树人长效机制,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3.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全面深化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组织实施好大思政课综合改革示范校培育建设工作。完善1+N+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体系,探索建设网络思政大课、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等思想政治教育新样态,培育建设网络思政名师工作室。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推进学校牵头组建的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项目建设。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课堂教学,建好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案例库,做好优质课程资源推广。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着力解决各学院实施情况不平衡问题,提高研究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健全学生宿舍网格化工作体系,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完善心理健康工作四级网络,重点支持院级心理辅导站建设。加强学生资助工作,强化资助育人。加强体美劳课程体系建设。实施美育质量提升工程,加强美育精品课程建设。做好体育工作,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体育育人实效。完善大学生参与校内外义务劳动制度机制,丰富专业+劳动特色校内实践育人基地群。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深化四史”“三爱教育,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及廉洁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加强党管武装工作,高质量完成征兵工作和国防教育任务。

4.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持续深化学分制改革,加强学习过程评价,完善各类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以四新建设为引领,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加强新文科专业建设。以深化本科专业供给侧改革为抓手优化专业布局,提高一级学科点对专业的支撑,探索以特色学科群支撑学科交叉优势专业群建设,构建产业+专业协同发展的专业链条体系。推动双万计划深度实施,新增一批市级一流建设课程,分批次开展一流专业建设点预验收和一流建设课程验收,力争3个以上专业进入工程认证现场考察阶段,完成一批金课、规划教材建设,力争国家级一流课程、全国教材建设奖实现突破。推进产科教融合,构建项目+专业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做优智能科学与先进制造实验班,做强工程生物学院培松班创新型人才培养,做好生物医药现代产业学院第二期招生选拔,力争获批市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单位,完成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验收;与汇源集团共建汇源班,与天津食品集团共建天食班,探索3+1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化学专业为试点,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在人工智能、轻工、食品等学院部分专业探索实施学生发展引导下的学术型和应用型分类培养模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推进课堂教学革命,改革教学模式,培育一批教学名师、教学团队、教改成果,获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深化市级创新创业学院实质建设,力争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组织好互联网+等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制定《天津科技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推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改进招生工作,探索招生专业增减预警机制。高质量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5.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落实研究生教育改革行动计划,开展工程类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进一步强化研究生分类培养。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课程体系、优秀教材、案例库等建设,培育和建设一批市级优秀研究生教学项目、优秀研究生课程和精品示范课程,深化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等教育教学改革,完善研究生培养环节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对接企业、科研院所,建设产教融合研究生工作站,开展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聚焦1+3+4产业体系,聘任一批产业教授和产业(行业)导师,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市级优秀青年研究生指导教师。强化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等各环节指导和抽检工作。加强招生宣传和推免接收,优化考试招生制度。

(三)坚持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加快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步伐

6.加强学科内涵建设。积极布局面向科技前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学科领域,做好2023年新增学位点申报与动态调整工作。举全校之力做强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两个优先发展学科和天津市顶尖学科,加快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的步伐。以优先发展学科建设为核心,构建优势学科带动、相关学科支撑的学科群。推动高峰学科、支撑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着力加强基础学科建设,优化学科生态,培育冲击国内一流的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筹建食品、轻工等服务国家战略、天津需求的学科交叉创新中心。建立学科+产业学科建设新模式,落实天津市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建设计划,新增6-8个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其中天津市级1-2个。保持农业科学、化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材料科学学科ESI排名全球前1%且持续提升,力争农业科学ESI排名上升25-30位,接近前1。做好16个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

7.提高人才队伍水平。坚持党管人才,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梳理各学院师资队伍规划和青年人才培养规划,加大专任教师引进力度,抓好教师队伍建设,统筹加强辅导员、实验员、教学科研管理人员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支持战略科技人才和领军人才为首席科学家组织大团队,积极申报中组部、人社部、科技部和天津市等各级各类人才计划。与滨海新区共同实施科技大学双百人才计划,引育百名学术顶尖人才和百名产业技术顶尖人才,探索校企人才互聘机制,通过联合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产学研平台等共享人才资源。实施好天科人才计划,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举办2023年国际青年学者海河论坛,全年力争新增国家级人才1-2人,省部级人才5-10人。加大全职博士后引进力度,用好博士后流动站平台,加强同企业联合培养青年教师,提升青年教师工程能力。做好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申报。深化教师职称分类评价改革,鼓励教师创新创业。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完善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师德监督与惩处。

8.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四个面向,着力加强有组织科研,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有规划、有质量、有组织的项目申报和实施等全流程管理体系,推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军工项目、揭榜挂帅项目等国家或有关部委、区域行业重大科研项目实现新突破,力争获批3-5项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到校科研经费超过2亿元。加强科技成果奖励培育,积极申报并力争获批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和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1-2项、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奖励3-4项。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和管理,强化省部级平台考评,推进省部共建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组织推进与中纺院联合申报共建生物源纤维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推动参与天津市海河实验室建设,培育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加强学术氛围营造,支持师生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举办或承办国际国内高水平学术会议,举办跨学科青年学术论坛。加强学术委员会、科协建设。深化科研评价改革,构建以创新和贡献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推进学术期刊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办刊质量和水平。

9.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依托优势特色学科规划推进一省一示范建设,在产业发达地区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成果转化中心等创新载体,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项目落地,提升学科影响力。落实东西部科技合作、乡村振兴和科技特派员等工作。推进与京津冀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行业协会等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平台建设、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产出一批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科研成果。发挥学科特色优势,全面推动服务天津市12条产业链的人才培养与创新发展。签订滨海新区政府与科技大学共建合作协议,全面加强与滨海新区功能区、委办局、企业、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天津市及滨海新区有关产业(人才)联盟建设,深化与新区企业战略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在滨海新区转化。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推进大学科技园空间载体建设与规划,建立健全运营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校内科技成果资源入园孵化。完善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建设,贯彻落实《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全流程管理,推进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建设,推进天津市专利转化专项供给侧专利培育与转化促进项目建设工作。发挥碳中和研究院等高校智库作用,提高咨政建言质量,扩大智库成果影响力。面向滨海新区开展科普宣传、志愿服务、宣讲教育、文化服务等活动,加强对新区的文化辐射。推进继续教育综合改革和信息化建设,大力拓展非学历教育培训项目,加强对各学院的指导,强化目标考核。做好经济薄弱村帮扶工作。

10.推动校园文化繁荣发展。落实《全国高校文明校园测评细则》《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推进文明校园创建。把教风学风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优良教风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持续优化教风学风。依托各类育人载体,深入开展开学第一课等系列教育引导活动,常态化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等精品文化活动。加强科学道德宣讲,办好渤海风研究生学术文化季。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宣传,建设清廉文化园地。加强科大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深度挖掘办学历程和学科特色中的精神文化基因,打造一院一品校园文化品牌,传承特色学科品牌文化。加强教工、学生社团建设,丰富校园文化载体。

11.拓展国际交流合作。依托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引智基地,加大海外引智力度,吸引更多优秀国际科研人员到校工作,提高外籍教师整体水平。打造新的英文授课专业,开设汉语+国际班,扩大学历留学生数量。继续办好泰国易三仓大学孔子学院。拓展研究生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推动中外双硕士项目、3+1本硕项目和工程师教育等项目开展。拓展以专业学习为主体的各类长短期海外学习项目,加强学生三个月以上的海(境)外学习交流。完善留学生教育管理机制,加强留学生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四)强化治理服务能力,凝聚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合力

12.深化内部治理改革。坚持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全面宣传贯彻新修订的《天津科技大学章程》,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学校规章制度体系。发挥教代会作用,保障教职工依法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召开七届五次教代会。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推进育人模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学院办学主体地位,激发办学动力和活力,推进编制核定工作。推动新聘期考核各项改革制度落实,抓好新聘期首年学院年度绩效考核工作,调动学院办学主动性、创造性。加强新聘期年薪制人员管理,抓好年度述职、中期考核和聘期考核,探索人才特区政策。开展学校十四五规划中期检查,以落实基层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为契机,推动学校十四五规划落地落实。加强对规范性文件和对外签署合同的合法性审查,切实防范法律风险。

13.实施教育贴息贷款项目。做好教育贴息贷款项目资金管理、内控管理和廉政风险防控。强化设备采购计划编制、设备选型和论证、招标采购等各环节的规范性管理。进一步优化大型仪器设备的规范使用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和效益评价制度,完善大型仪器运维人员队伍建设,大力提高设备使用效益。

14.完善精细化管理服务。以师生为中心,持续推动机关作风建设,提高机关部门工作服务质量。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教育治理新模式发展融合,推进建立电子签章手机报销等数字化报销体系。提升网络和信息化服务质量,扩容升级现有视频会议系统。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档案信息提取工作。深化后勤日常管理,强化对后勤外包服务的监管,优化两校区后勤工作运行模式,提高服务水平,加强节能管理,降低运行成本。推动人工智能实践基地项目竣工,积极推动柳林街区城市更新科技大学子项目规划,加强基本建设项目筹划。加强学校资产经营公司及其控股的科技园运营公司管理,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作价入股工作机制。运营好天津市天津科技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扩大基金会筹款渠道,做好各类捐赠项目的实施。

15.深化平安校园建设。科学精准抓好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建设运行好学校健康驿站,不断优化防控举措,及时回应师生关切,解决师生合理诉求。加强网络安全工作,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优化校园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通报机制,完善网络安全防御纵深体系。加快两校区安防监控系统智能化升级改造,完善人防、物防、技防建设。筑牢重点领域安全防线,提升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完善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预防和消除食品卫生、消防、实验室和校舍等安全隐患。开展校园安全宣传教育,重点开展反恐防暴、防电信网络诈骗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专项教育。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做好保密、信访工作。

(五)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引领和保障学校事业发展

16.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人责任,落实主体责任两个清单统筹开展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检查考核、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述责述廉等工作,强化结果运用。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锲而不舍纠治四风,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深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担当不作为专项整治,严肃查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强化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加大财务管理、职称评聘、科研经费、基建后勤、校园安全稳定等重点领域监管力度,推动查处、整改、治理贯通融合。完善审计制度,强化审计监督,试行开展食堂承包企业年度财务审计,抓好审计整改。深化政治巡察,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升巡察工作水平,强化巡察整改落实和成果运用。加强基层纪委建设,强化基层纪委监督职责。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和清廉学校建设,推进警示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主动接受派驻纪检监察组监督,支持派驻纪检监察组做好监督工作。推动各类监督贯通融合,推动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贯通协同,同向发力。

17.加强意识形态和统战工作。落实《中共天津科技大学委员会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及责任清单、任务清单,结合市委巡视意识形态专项检查反馈意见,对标对表、举一反三、做好整改。加强对基层党委工作监督指导,进一步完善党委巡察意识形态专项检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年度专项督查,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专题研究、分析研判、定期报告、定期通报等制度,压紧压实意识形态主体责任。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网络正面宣传引导,防范化解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组织网络安全宣传周校园日、网络中国节等网络文化活动,引导师生依法上网、文明上网、安全上网加强课堂、教材、网络、社团等重点阵地管理,落实线上线下阵地巡查巡控、重要保障期和敏感时间节点执行日报告制度。严格落实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一会一报制度,校园媒体信息发布和期刊出版三审三校工作制度。做好重点领域、重点群体、重点人员的监管和教育,及时有效回应师生诉求和热点敏感问题,加强自媒体管理,健全舆情预警体系和应急处置机制。做好涉外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境外非政府组织和基金会在境内活动管理。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党外代表人士、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健全三级工作网络,深化同心筑梦品牌建设。加强民族和宗教政策宣传教育,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服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促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抵御和防范校园传教和邪教渗透。做好港澳台侨和海外统战工作。

18.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学校领导班子议事规则,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健全干部工作五大体系,科学规划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干部队伍分析研判,加强干部交流轮岗,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加强干部培训。选优配强基层单位领导班子和职能部门领导干部,推进处级领导干部职务任期管理,落实双肩挑干部学术恢复期制度。加强对科级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指导,将选人用人工作专项检查纳入巡察工作体系。落实党委一把手和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与年轻干部谈话机制,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搭建年轻干部成长平台,强化基层实践锻炼。做好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加强对干部八小时以外的考察了解。完善干部考评机制,强化机关干部考核,推进干部考评向基层和日常延伸,强化绩效考核在年度考核中的运用,加强考评结果应用。

19.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推动落实《关于进一步健全高校党建工作体系的意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细化完善学院领导班子议事规则,落实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组织部门负责人列席学院党组织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强化学院党组织政治把关作用。坚持领导班子成员建立基层党建联系点制度,推动党建工作力量下沉。规范开展基层党组织换届。优化基层党支部设置,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推行菜单式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化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党员先锋岗建设工程,推进第二批党建领航工程培育建设,深化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和天津市、校级领航工程入选支部创建。实施基层党组织书记培养选拔工程和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推进与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党建结对共建。加大党员发展力度,加强在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学生党建工作,探索党建+工作模式,推动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20.做好群团、校友等工作。强化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用,召开十届五次工代会,深入开展青苑协会、心苑工作室等系列品牌创建活动。持续深化共青团改革和思想引领,大力推动基层团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推动地方校友会换届和河南、青海等地校友会建立,重点推动主要学科相关行业校友会和企业家校友会成立,完善校友联络员制度,以建校六十五周年为契机,策划实施系列校友活动。做好离退休、关工委工作,打造信息化、规范化、精准化服务平台,提高对离退休人员的服务水平。